服务热线(仅收市话费) 400-0000-830
戚山山:当我在松赞滇藏线时,我在想什么?
2019年1月5日,我们终于见到仰慕已久的松赞首席建筑师——戚山山。

此前她一直活在别人的传说里:14岁去美国念高中,以全校最高GPA和Summa Cum Laude荣誉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,进入哈佛大学建筑系读研,后回国创立事务所。2016年开始与松赞合作,目前是松赞滇藏线的首席建筑师。
她小小只,穿一件藏蓝中式斜襟上衣,有着江南女子的清秀面容,不同于西方职业女性的犀利气场,言语温柔。
山山是杭州人。一位14岁起随父进藏迄今已往返西藏近30次的杭州人。
活动上近一个小时的分享,山山以一种温柔诚恳的姿态,从建筑师的角度分享了她对滇藏线的思考,以及这些思考是如何影响松赞滇藏线的。
让我们跟随山山的思考,一同看见松赞滇藏线的过去、现在与未来。

建筑师在路上的4个思考题
1.画一条新的地平线的意义何在?
在藏地流传已久关于香巴拉王国的古老传说,因为《消失的地平线》这本书被全世界知晓。人们都渴望寻找通往香巴拉的地之肚脐。
香巴拉王国据说是青藏高原上不同维度的另一时空。地平线就是穿越时空的门。所以当白玛老师说我们来建松赞滇藏线时,我想这可以是一条通往香巴拉更深处的新的地平线。
线必定由点连成,于是我们开始在滇藏线上寻找、选择、打造这条线上的重要节点,现在看来只是地图上的八个点。而这条线的意义,将在时间的耕耘中,逐渐得以彰显。
这条线对我而言,有三个层面的含义。
首先,地平线是天与地交接的线。现在的城市里,人们大多时候已经看不见一条完整的地平线了,而在滇藏线上的随手一拍,就能看到一条美丽的地平线。
然后,作为建筑师,我们画的就是线,而下笔前的思考和用笔的方法特别地重要和微妙。重重画一笔,它就是一面厚墙,阻挡了你、我和外面的世界。小心描一笔,它就是一扇门,可以把你带到另一个世界。
最后,点动成线,线动成面。松赞滇藏线已不仅仅指318国道这条线路了。通过一个个松赞新站点所连成的生动的线,我们可以看到更广阔的面,可以看到宇宙天地,也可以看到自己的内心。
所以在路上我一直在思考,该如何落下这一笔,把所有最本质的、精髓的文化精神浓缩到松赞的每一间客房、每一扇窗,让松赞滇藏线打破所有地域、民族、习惯、文化不同所形成的各道“界”限,把大家带到更深远的目的地。
2.松赞为什么要把人类带到那里去?
我们一直在寻找滇藏线上的下一个目的地,有很多人都会问,其实我内心也在问:这些绝美的罕至之境,我们为什么要到那去?我们为什么要把客人带到那里去?
后来白玛老师跟我说,代表藏族生态观念的六长寿图,即山长寿、水长寿、人长寿、树长寿、鸟长寿、兽长寿,其中一定有人。
我们热爱这片土地,热爱大自然,不是说人不到那里去,而是真正负责任地思考:我们该如何处理和自然之间的关系。因为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,而且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。
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有建筑,这是生存的前提,建筑的姿态就代表了人的态度。所以作为建筑师,我一直在思考设计可以如何代表松赞的态度。
3.滇藏线上的建筑该以何为尺度?
在滇藏线上,没有比那儿更广阔的天空,更辽阔的视野,人无时不刻不在天地之间,被群山环绕。我们如何通过松赞的建筑,去寻找一种人与自然最为默契的交流呢?
但其实我和白玛老师所有讨论的一切都来自小。这个代表的是一个人的尺度。我们重新构建一个关于人的尺度,可以真正生活的空间,从架构人与自然、人与建筑、人与人,最后到达人与内心的关系。
很多人对酒店的愿景首先是一个宏伟华丽的大堂,而松赞从来没有一个所谓的“大”堂,我们一跨进门的空间是一个人觉得温暖、舒适的尺度。客人进门后换上柔软的布鞋,迎来的是一杯热姜茶,就像坐在自家客厅沙发上,我们真正应该关心的是人
4.好的建筑,能带你看见什么?
有几次在旅途中,我跟白玛老师一起看雪山时,旁边也有游客。有的人拍一张与雪山的合影就走了,并没有兴趣看它。 
后来我问白玛老师,雪山这么美,他们为什么不多待一会儿?他说,其实世间的美有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。看得见已经变的非常珍贵。看得见是一种能力
松赞打造滇藏线,希望可以通过每一站的建筑肌理和空间状态作为一个个通道,让我们的眼睛和心可以慢慢的打开,能看见越来越多,等最后抵达壮美神山前,已经有看它的能力。
一个好的建筑,一定能够带你去看那些看不见的,这其实也是一个好建筑的定义我们要让那些别人不留心的、或顷刻之间便看完的美,被你长久地凝视,成为你此行、乃至此生的陪伴。
在对建筑哲学的层层思辨后
松赞滇藏线的现实叙事开始了
建筑师在现场如何解题:让每个房间都拥有无敌景观
我和白玛老师每到一个松赞选址基地,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打开手机上的 “指南针”APP,分头寻找“最佳景观轴”。
我们会带着无人机升到各个项目地上空进行拍摄。高原上的风特别大,我们必须用巨大的六轴无人机才不会被吹跑。
使用无人机不是为了拍风景,而是基于对客人负责任的考量。当它飞到8米,视角可能就是我们客人在二层楼能看到的景色,飞到十多米可能就是第三层的景色。
我们这样谨慎地测量,因为松赞每一间提供给客人的房间都必须有最好的景观。所以在松赞滇藏线上的所有酒店餐厅、书吧和客房,都有无敌全景景观。
然乌山居,20个团队的接力赛
满打满算,然乌山居也至少需要20间客房。而满足这样体量的建筑在来古村里却是庞然大物。最后,我们把它埋在悬崖里,只露出小小的一层,作为欢迎客人的入口。从进村的位置,觉察不出这里有一座酒店,只有一个安静的村庄。
然乌山居海拔近4000米,施工困难可想而知,比如来自江苏的木工师傅必定会缺氧。我们大胆设想能否在低海拔地区先完成内装工作,于是找到一家专业做生态模块的法德团队。上海模块内装与然乌建筑施工同步进行,然后把模块运到现场像搭积木一样拼装起来。
虽然听来神奇,但模块与建筑的结构关系和安全衔接、模块在高海拔地区的性能保障、模块运输安装等都极具挑战,需要极其严谨的设计和专业施工。
43个模块,不远万里从上海运输至西藏。再三考虑,在保证室内空间高度和运输费用中我们做了取舍,因为一个山洞的高度限制,只能从青藏线倒走,里程增加一倍。
现场装吊开始,吊臂长达一百多米的装吊车全凭声控。一个个房间飞过来,就像杭州飞来寺的奇迹一样。一个极小误差也会令工程前功尽弃,可谓惊心动魄。
最终,来自浙江、江苏、云南、西藏、四川、宁夏,德国、法国、美国20多个不同团队一环扣一环的接力,成就了然乌山居这个堪称伟大的建筑工程。
这一间房,让舒适地坐在落地窗前遥望雪山湖泊成为可能,我希望每一位入住然乌的客人都可以像我一样,明白付出与得到之间的关系。
波密林卡,建筑邀你与山水对话
中国山水画的核心是一个宇宙观,是一个精神性的场所,是一个思想性的来源,是一个哲学化的过程。帕隆藏布江与雪山簇拥下的波密林卡,由此而生。
我们要向自然学习什么呢?自然界中无所不在,和谐的秩序感。波密林卡的建筑,像土地里生长出来的一棵树,一块石头,有着不矫揉造作的淳朴。
我们要向祖辈学习什么呢?这一路我们见到许多村庄,村庄是家的聚落,阡陌交通,鸟鸣清幽。而波密林卡里各种台地的互动,一步三景,山重水复,柳暗花明。
山有动观,建筑空间如蒙太奇镜头切换,成为存在于人和山水之间一种氛围,让我们体验到一种灵活生动、心意相通的看见世界的方式
天地广阔,冰川古老,我如此渺小,如此短暂,如何对话?
因为被山水包围时,我们被激发的情绪也充盈了山水。这就是人与自然自古至今都在进行的对话——人和自然一直都在一起。
不同的松赞,同样的空气和阳光
松赞滇藏线上的八个点。它们一定是不同的。因为我们在这八个点上要应对的地理环境还有人文风貌都是不同的。所以我们的建筑,它的设计和建造反映了它所应对的一切,因而给大家带来不同的生活体验
巴松措林卡,平坦的地面如何制造景观层次?近湖的排污处理,如何构建内部水循环系统完成排污、净化的一体化?
400年历史的错高古村,该如何按自然肌理重建古老聚落,延续共同生活记忆,同时让游客旅居体验升华?
达林山居,一个原本仓促完成的扶贫项目,松赞如何让这群局促生硬的混凝土建筑焕发新生?
早已完工的竹卡山居,用澜沧江的温柔抚慰跋山涉水身心疲惫的旅人,令人感激的休憩之所为何苦等两年?
不同的松赞,有不同的肌理和结构,房间里可以有不同的材质和色彩,那什么是松赞最核心的呢?
它是一个可以画得出来的一个符号元素吗?不是。我们不会在房间印上松赞的logo,它不一定要看得见。
看不见,但是你能听得见、闻得着、感受得到。看似空荡荡的房间,却充满着空气和阳光,这才是松赞独有的珍贵。
来自山山的5句箴言

作为建筑师,我认为造建筑就是在造人,建筑本身也是一个生命体,它会与你真实地互动,它能推着你走,邀请你,带你去更好的地方。

松赞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,非常美、非常壮丽的展现在大家面前。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它阳光下的枝叶有多茂盛,它地底的根系就有多么的庞大。感谢每一位在看不见的背后为松赞成长默默使劲的人。

松赞滇藏线的关键词,关于大地,关于山水,关于信仰,关于时空的穿越性,关于这些人文价值观的最高体现,我们要寻找快乐的源泉。对我来说,做松赞滇藏线这件事就是我追寻快乐源泉的方式。

设计不是画一幅好看的作品,设计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愿力。你的愿力有多远,你能够带给他人的就有多少。这就是所谓的,有了意识,才有态度,然后有行为,才能有结果。

建筑是一个温柔的力量,太多建筑成为人类的野心和欲望。白玛老师一直强调善的发心,有了这个发心,建筑才能生动、丰富;才能带给所有客人和体验者最饱满的快乐,更好地将这股力量释放、传递。
To be continued …
 
从远方到此地
从理想到现实
从自然到人文
从古老智慧到现代科技
松赞,正在上演什么故事?
 
山山是这次庞大叙事的亲历者,也是讲述者
这样的人,不只山山一位
松赞与你在这里
感受山林永不凋零的胸怀
聆听从土地中萌芽的哲思
看绿绒蒿在流石滩上次第绽放
留住一屋子的老挂毯、老照片和老佛像
留住古村落
更想留住以每年五十米速度后退的来古冰川
探索无人之境,和抵达自己内心
哪条路更难?
过去,现在,松赞的未来,在我们脚下

文字 | 山山讲述,昙子整理
编辑 | 张莉
图片 | 山山、那布呓登、STUDIO QI建筑事务所
在线咨询 专业顾问为您解答